热门标签: 时尚  Muzine音乐志  流行  音乐  旅游  美女  理财  八卦星天地    奥运  娱乐  美食  游戏  健康  动漫  运动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文章

李开复:自助者天助之

推荐本文章 | 点击进入《职业 第26期2009-04-08 来源:职业 第26期  点击:1305  推荐:0
    慈悲来自母亲的教诲
        李开复,1961年生于中国台湾。母亲在42岁高龄冒着生命危险生下这个幺儿。关于这一点,李开复在任何时候提起母亲来内心里都是感恩:“我庆幸我有一位既传统又开放的母亲,她给了我两样最珍贵的礼物——生命和自由。”从小母亲就教导他学习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要求他恪守中国传统的礼节和德操。1972年,李开复11岁的时候,母亲果断地决定送他到美国读书。“这对我是一个机会,而对母亲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牺牲。”因为在成年的李开复看来,当初母亲让她心爱的幺儿离乡背井去读书,内心挣扎的不是自己,却是母亲。11岁的李开复落脚在美国南部田纳西州的小城,从此他从这个小城走向了他人生的一个又一个巅峰。
        苹果、微软、Google(谷歌),在这享誉全球的三个顶级IT王国中,一个人只要拥有其中任意一段工作经历就足以令人称道了,更何况三者兼而有之。而李开复正是这样一个神话的缔造者。从1990年开始,李开复用18年时间证明了他在全球IT界的实力:其间6年在苹果公司、两年在SGI公司担任要职;1998年加盟微软,一手创办了微软中国亚洲研究院,并成为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也是最早进入微软高级管理层的华人,成为比尔·盖茨七个高层智囊之一。如今,李开复的身份是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的内心里有一个终极梦想,就是要最大化自己的影响力——在中国办不一样的教育,因此他更偏爱别人称他开复老师。
        和中国学生们的结缘还应该追溯到1999年,那时李开复受联合国邀请回国演讲两周,在这两周的时间里他到了很多高校,每到一处,会场总被热情的学生挤得水泄不通,学生们不断地抛出各种疑问,以至于演讲结束后都久久不愿离去。看着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李开复内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一定要帮帮他们。”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那七封信:《从诚信谈起》《从优秀到卓越》《成功、自信、快乐》《大学四年应该这样过》《致学生的父母》《选择的智慧》,无一不声情并茂地像学生们的老朋友一样,将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娓娓道来。之后的三本书,无论是《做最好的自己》,还是《一网情深》,抑或是《与未来同行》,李开复又将有生以来的人生财富毫无保留地拿出来与中国学生们分享,事无巨细地将触角伸向了学生们所思所想的各个层面,同时也实现了他要最大化自己影响力的梦想。
    “计算机,google和中国,都是追随我心的选择。” 
        2005年7月19日,一向低调的google 公司宣布李开复出任全球副总裁和大中华区总裁。身处官司诉讼暴风中心的李开复在他的第一本书《做最好的自己》里面这样解释:“一切事实在下一年都会公诸于世。我做的事,没有违背这本书里的原则,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必须听从我内心的声音,我的心告诉我:google 和中国,这才是追随我心的选择。”
        他曾是美国苹果公司、微软公司的全球副总裁;他一手创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在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大陆青年人的心中,是他改变了微软在中国人心中的霸主形象,他是微软的和平使者抑或精神教父。同时,他还是一个著名学者,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家,他在计算机领域的专业成就登峰造极;他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非特定人连续语音识别系统,他还成功开发了奥赛罗人机对弈系统,击败了人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然而在别人都在仰慕他的业绩的时刻,他却放弃了7年的微软生涯,一夜之间跳槽到了新兴的互联网公司Google。但是只要联系到他的成长经历,我们知道这只不过是他一贯信奉的积极主动的成功法则的又一次行动和实践。
        1979年,李开复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系。但是到大学二年级时,李开复逐渐发现,自己在专业课上怎么也提不起精神,甚至产生了把枯燥的课本扔到教授身上的烦躁想法。与此同时,他接触并喜欢上了计算机,每天疯狂地编程,很快引起了老师和同学的注意。
        终于,有一天,他不顾朋友们的劝阻,做了一个重大的人生决定:放弃此前一年多在全美前三名的哥伦比亚法律系已经修成的学分,转入该校默默无闻的计算机系。计算机在上世纪70年代还属于新事物,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系也才刚刚创立,连30人都不到,社会上也还没有计算机科学家这一类人。朋友们都说从一个体面又保险的律师专业转到一个未来几乎是零的行业要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但是李开复却这样认为:我的人生只有一次,因此我不应浪费在并不感兴趣、没有成就感的领域。一辈子从事一份没有激情的工作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他说永远记得办完换专业手续的那天,自己心花怒放,精神振奋,暗下决心:大学后三年的每一门功课都要拿“优”。
        李开复在自己选择的专业领域一路走来,最终成为了计算机领域的顶级专家之一。如果不是那天的决定,今天的李开复就不会在计算机领域取得这样的成就;如果不是那天的决定,今天的李开复可能只是美国某个小镇上一名既不成功也不快乐的律师。
        于是就有了后来他加盟google 时走进总裁办公室时候说的那一句话:“I need to follow my heart.”
    “无论有没有金融危机,你都要学会接纳。”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让许多青年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现实的残酷。有的人开始乱了阵脚:“梦想在现实面前到底能有多强大?”这样的困惑不断充斥他们的头脑,撩拨他们已经因为找工作而紧绷的神经。对此,李开复也忧上心头,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有的人追求高的薪水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李开复一直强调“远见”和“胸怀”这两个词。“毫无疑问,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现实背景下,找工作的大学生们对自己的期望值一定要相应地作出调整,今年的平均工资一定比往年都有所下降,岗位也一定比往年少;与你资历差不多的人找到比你更好的工作,获得更高的待遇,这些都是有可能的,这些都需要你有足够的胸怀来接受。因为行业的就业状态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这个时候痛苦就没有任何意义。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学会接纳现实,然后试图从中找到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的途径。每件事情都有不同的看法,过去几年的毕业生都存在的问题,要坦然面对。”
    “赚钱很重要,但学习成长才是贯穿始终的。”
        一份工作好与不好的衡量标准到底是什么?开复老师再一次强调了他的工作价值观:刚刚踏入职场,赚钱肯定不是第一位的,而是是否能够继续学习成长。无论是否有金融危机,挑选一个合适的工作一般来说必须具备四个要素:
        第一,条件和待遇。也就是这个公司能否带给你你所期望的薪水和福利。
        第二,是否能够让你学习。在任何时候,一所学校教给我们的东西不足以让我们成为一个合格的职场人,它只是为你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教会你学习的能力。但是真正的技能都是在岗位里学习到的,这样的继续学习,就是在给自己增加筹码。比如这个公司有没有一个值得你学习的老板,有没有给你提供许多职业发展的机会,而不是急于想剥夺你的劳动力。只有在这样的公司你才能更快地成长。
        第三,就是天赋和兴趣。其实天赋和兴趣不是一回事,发挥你的特长并不是一件难事,但不容易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但是当你在做你感兴趣的工作的时候,其实你是在享受你的人生,当你享受人生的时候你就会很努力,甚至在你吃饭睡觉的时候都在考虑你的工作,最后你想不成功都很难。其实从长远看,这是能够更快地让你得到提升的途径,也是能帮助你获得更多收入的机会。但现实中很多人都遇到这样的情况:还没有找准兴趣点在哪里,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开复老师建议在求职就业时,选择相对来说工种比较多的公司让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些,从中慢慢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潜力所在,然后通过一两年的职场学习再进行微调。
        最后,看是否符合你的职业规划。很多学生单纯地以为,学化学的以后就应当搞化学研究,学数学的以后就要当数学家,其实视野可以再开阔些,专业并不是一定要变成你的职业,你可以横向拓展,甚至可以跨行业发展。开复老师认为今年的情况特殊,因此我们可以将视线从第一选择稍微下移,在保证自己基本生活条件的情况下多从其他三个层面来考虑选择公司和企业。
        “梦想没有死,死掉的是你的心态。”
        如今一些大学生在职场打拼一两年之后,就会这样感慨:我的梦想已经死掉了。李开复认为有可能这个梦想本身就存在问题,死掉的不是梦想,而是你的态度。“梦想必须具备现实的可操作性,它是让你激动的、有可能让你向它迈进的事情,比如说我的理想就是最大化我的影响力,如果我不是google总裁,我只是一个有机食品推销员,可能我今天只卖掉了100箱,那我就为100户家庭带去了健康;如果是200箱,那就是200户家庭;如果有一天我有能力做到更大了,可以自己开一个有机农场呢,那你的影响力就越来越大了。但是如果你说我一定要做比尔·盖茨,那我只能告诉你你会离你的梦想越来越远。”
        还有许多人在经历了几年的职场摸爬滚打之后,就不断抛弃自己原来的一些坚守,以至于越来越不清楚自己到底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对此,开复老师提出一个人必须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观,那是一个人的原则和立身之本,与此同时又不能钻牛角尖。“比如,我要求自己是一个负责任的人,这并不代表你一定要牺牲小我去满足别人,这个负责只是代表你承诺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比如你要做一个诚信的人,这并不代表你就不能换工作。”
      “选择权永远在自己手上。”
        关于成功,这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字眼,但开复老师认为每个人的成功标准不一,因此成功也是多元化的。“并不是所有的抉择都是非黑即白。”李开复一直都强调做“二步规划”。“其实也就是迂回战术,因为许多事情都不可能一步到位,你必须学会把一条路分割成两步来走。比如你的职业规划是五年以后成为一个出色的marketing,而一般比较好的公司是不直接从大学生里面招聘的,所以你就要多方去咨询,看看现在的那些marketing是从什么部门或者岗位转过来的,看是不是要先进入别的部门或岗位再转过去,进去之后再来做第二步计划。但是要注意这个第二步计划,太容易了显得这个计划没有意义;但如果太难,你的第一步就可能夭折,这样无疑会给自己增加挫败感。先达到第一步,然后达到第二步你的机会就会很大。或者即使你只完成了第一步,就已经很不错了。一般来说第二步计划应该是具备50%可行性的。记住:无论何时,选择权都在你自己手里。李开复也不能告诉你你的人生应该怎样走,成功是不可复制的,最清楚自己的人就是自己,你的选择就是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比如你去做推销,或许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销售目的,但是你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克服自己原先的某些缺点,比如害羞,不善于跟人打交道。又或者你想自己创业,你很羡慕某个公司的企业文化,你先进入到里面去学习,观察人家是怎样建设的,或者你观察一个老板,学习如何做一个好的老板。”
         采访结束,记者请开复老师用一句话作结,他说:“无论何时你都要记住没有人来救你,你必须先自救。”

网友评论

  • 评论正在加载中...
我要留言
用户名:
验证码:
图片看不清?点击重新得到验证码